25年研發生產經驗,服務80+前百名企
在眾多行業中,材料的耐久性對于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至關重要。浸泡腐蝕試驗作為一種重要的可靠性測試手段,能夠模擬材料在實際使用環境中與腐蝕介質長期接觸的情況,從而評估其耐腐蝕性能。了解和掌握浸泡腐蝕試驗技術對于確保材料在各種應用場景下的可靠性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定義
浸泡腐蝕試驗是將材料或試樣完全或部分浸沒于特定的腐蝕介質(如海水、化學溶液等)中,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時間等條件下,觀察和評估材料所發生的腐蝕現象及程度的試驗方法。
(二)目的
評估材料在特定腐蝕環境下的耐腐蝕性能,為材料選擇提供依據。
研究腐蝕機理,深入了解材料腐蝕的過程和原因,以便開發更有效的防腐措施。
比較不同材料或表面處理工藝在相同腐蝕條件下的性能差異,優化產品設計。
預測材料在實際使用中的使用壽命,幫助制定合理的維護和更換策略。
常見的浸泡腐蝕試驗需要執行的標準:
1. JB/T 60731992:《金屬覆蓋層.實驗室全浸腐蝕試驗》,規定了金屬覆蓋層在各種腐蝕性液體介質中實驗室全浸腐蝕試驗方法,適用于評價金屬覆蓋層和化學轉化膜的全浸腐蝕試驗性能。該標準所得結果只能用來評價被試覆蓋層在某種試驗介質中的耐蝕性。
2. MHT 60592017:《飛機維護用化學品全浸泡腐蝕試驗方法》,規定了飛機維護用化學品對飛機金屬材料的腐蝕性測試方法,在全浸泡一段時間后,進行測試質量變化以及目測定性檢查試件表面變化,適用于飛機維護用化學品對飛機金屬材料腐蝕性的測定。
3. DL/T 523—2017:《化學清洗緩蝕劑應用性能評價指標及試驗方法》,規定了火力發電機組和蒸汽動力設備鍋爐鹽酸酸洗緩蝕劑的評價指標和評價試驗方法,適用于火力發電機組和蒸汽動力設備鍋爐鹽酸酸洗緩蝕劑應用性能的評定(如靜態腐蝕速度、緩蝕效率、熱穩定性、氧化性物質Fe3?的影響、溶解分散性等)和緩蝕機理的研究,可作為該緩蝕劑能否應用的質量驗收標準。
4. ASTM G3121:《金屬的實驗室浸沒腐蝕試驗的標準指南》(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發布),涵蓋并描述了影響實驗室浸沒腐蝕測試的因素,特別是質量損失測試,包括設備、取樣、測試樣本、測試條件(測試溶液成分、溫度、氣體噴射、流體運動、溶液更換頻率等)、清洗試樣的方法、結果評估和腐蝕速率的計算與報告等。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相關標準,例如:
GB/T 53702007:《防污漆樣板淺海浸泡試驗方法》。
GB 5009.1562016:《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遷移試驗預處理方法通則》。
BS EN ISO 11130:2018:《金屬和合金的腐蝕鹽溶液交替浸泡試驗》(英國標準學會發布)。
(一)按浸泡程度分類
全浸試驗:試片完全浸入溶液。其優點是操作簡便且重現性好,在實驗室環境中,能夠精確控制諸如充氣狀態、溫度和流速等影響因素,不僅可用于模擬實際腐蝕環境,還可進行加速試驗。在自然水(海水或淡水)中的全浸試驗,需將試片安裝在框架內,集裝于吊籠中,浸入相同深度的水中,試片彼此絕緣并與框架絕緣,同時試片主平面應平行于水流方向,避免相互遮蔽。
半浸試驗(水線腐蝕試驗):試片部分浸入溶液,且需保持試片尺寸(尤其是液面上下的面積比)恒定,使氣相和液相交界的“水線”長期固定在試片表面某一位置,在“水線”附近常出現嚴重的局部腐蝕現象。自然水中的半浸試驗通常將裝有試片的框架固定在浮筒或浮筏上進行。
間浸試驗(交替浸泡試驗):試片按照設定的循環程序,重復交替地暴露在溶液和氣相中。試驗過程中需嚴格控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以確保試片表面干濕變化頻率的穩定性。在自然水中進行間浸試驗時,需將安裝有試片的框架固定在**的間浸平臺或橋樁、碼頭的固定部位。
(二)按試驗條件分類
動態浸泡試驗:包括一般流動溶液、循環流動溶液、高速流動溶液以及轉動金屬試樣等試驗方式。以轉動金屬試樣試驗為例,其安裝試樣的方式(轉動軸與溶液液面的相對位置分為水平和垂直)以及角速度和圓盤直徑等因素均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
控溫試驗:如等溫試驗、傳熱面試驗、溫差腐蝕試驗、高溫高壓釜試驗等。此類試驗通過**控制溫度條件,深入研究材料在不同溫度環境下的腐蝕行為。
連續浸泡試驗:將試片持續浸泡在腐蝕介質中,全程觀察其腐蝕情況,主要用于評估材料在長時間浸泡條件下的耐腐蝕性能。
加速浸泡腐蝕試驗:通過特定的條件設置(如提高溫度、增加腐蝕介質濃度等)加快腐蝕進程,以便在較短時間內評估材料的耐腐蝕性能,廣泛應用于材料研發和質量檢測領域,可快速篩選出具有良好耐腐蝕性能的材料或產品。
(一)試驗箱主體
l材質通常為耐腐蝕的不銹鋼(如 316L 不銹鋼)或其他高性能合金,以確保在長期接觸腐蝕介質的情況下不發生自身腐蝕,影響試驗結果。試驗箱的結構設計應保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腐蝕介質泄漏,同時具備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和溫度變化。
(二)加熱與制冷系統
l加熱系統可采用電加熱元件(如加熱絲、加熱板等),能夠精確控制試驗溫度,滿足不同試驗溫度范圍的需求,從室溫到高溫(如某些情況下可達 100℃甚至更高)。制冷系統則多采用壓縮機制冷技術,確保在需要低溫環境的試驗中能夠穩定維持設定溫度,并且具備快速降溫能力,以提高試驗效率。
(三)循環系統
l包括循環泵、管道和閥門等部件。循環泵的類型(如離心泵、磁力泵等)應根據試驗介質的特性和試驗要求選擇,確保能夠提供足夠的流量和壓力,使腐蝕介質在試驗箱內均勻循環,避免出現局部濃度差異或溫度梯度,影響試驗的準確性。管道和閥門也需采用耐腐蝕材料制造,如聚四氟乙烯(PTFE)內襯管道或全氟烷氧基樹脂(PFA)管道等,保證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
(四)測量與控制系統
l配備高精度的溫度傳感器(如鉑電阻溫度傳感器 PT100)、壓力傳感器(用于高壓試驗)、液位傳感器等,實時監測試驗過程中的各項參數。控制系統采用先進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或微處理器控制技術,能夠根據預設的試驗參數自動調節加熱、制冷和循環系統,確保試驗條件的精確控制。同時,具備數據采集和記錄功能,可將試驗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時間等數據實時記錄并存儲,方便后續分析處理。
(五)試樣夾具
l試樣夾具的設計應根據試驗樣品的形狀、尺寸和試驗要求定制,確保試樣在試驗過程中能夠穩固地固定在試驗箱內的指定位置,且不影響腐蝕介質與試樣表面的充分接觸。夾具材料也需具備良好的耐腐蝕性,常用的有鈦合金、哈氏合金等,以避免在試驗過程中引入額外的腐蝕因素。
(一)試驗準備
l試樣制備:根據試驗目的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并加工成標準尺寸和形狀的試樣。試樣表面應平整、光滑,無明顯缺陷和加工痕跡,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制備過程中,需注意避免試樣受到污染或損傷,影響其原始性能。
l設備檢查與調試:對浸泡腐蝕試驗設備進行**檢查,包括試驗箱主體的密封性、加熱與制冷系統的運行狀況、循環系統的流量和壓力、測量與控制系統的準確性等。確保設備各項功能正常,能夠穩定運行,并根據試驗要求設置好初始試驗參數,如溫度、壓力、浸泡時間等。
l腐蝕介質配制:按照試驗標準或研究需求,準確配制所需的腐蝕介質。腐蝕介質的成分、濃度和酸堿度等參數應嚴格控制,確保其符合試驗條件。在配制過程中,需使用高精度的計量儀器(如電子天平、容量瓶等),并充分攪拌均勻,使介質中的各成分充分溶解和混合。
(二)試驗操作
l將制備好的試樣用試樣夾具牢固地安裝在試驗箱內的指定位置,確保試樣完全浸沒或按照試驗要求部分浸沒于腐蝕介質中。關閉試驗箱門,啟動試驗設備,開始進行浸泡腐蝕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密切關注設備運行狀態和試驗參數的變化,如發現異常情況(如溫度波動過大、壓力異常升高、設備泄漏等),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確保試驗的順利進行。
(三)試驗后處理
l試驗結束后,小心取出試樣,避免對試樣表面的腐蝕產物造成破壞。首先對試樣進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附著的松散腐蝕產物,然后根據試驗要求選擇合適的清洗方法進行深度清洗。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化學清洗(如使用特定的清洗劑溶解腐蝕產物)、機械清洗(如超聲清洗、砂紙打磨等,但需注意避免過度損傷試樣基體)等。清洗后的試樣應進行干燥處理,可采用自然干燥、烘箱烘干等方式,確保試樣表面完全干燥后進行后續的腐蝕程度評估。
(一)腐蝕程度評估指標
質量損失法:通過精確測量試樣在浸泡腐蝕試驗前后的質量變化來量化腐蝕程度。質量損失越大,表明材料遭受的腐蝕越嚴重。其計算公式為:
該方法簡單直觀,適用于均勻腐蝕情況,但對于局部腐蝕可能無法**準確地反映腐蝕的真實程度。
尺寸測量法:利用精密量具(如卡尺、千分尺等)測量試樣在試驗前后的尺寸變化(如厚度、直徑等),進而計算腐蝕深度或體積損失,以此評估腐蝕程度。對于形狀規則的試樣,可根據相應的幾何公式計算腐蝕體積,如對于圓柱體試樣,腐蝕體積(為圓柱體半徑,為腐蝕深度)。尺寸測量法對于局部腐蝕和均勻腐蝕均具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測量精度可能受到試樣形狀復雜性和測量工具分辨率的限制。
腐蝕形貌觀察法:借助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先進儀器觀察試樣表面的腐蝕形貌,通過對腐蝕形態(如均勻腐蝕、點腐蝕、縫隙腐蝕、晶間腐蝕等)的分析,定性評估腐蝕程度。腐蝕形貌觀察能夠提供直觀的腐蝕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腐蝕機理,但在定量評估方面相對較為困難。
(二)數據統計與分析方法
平均值與標準差計算:對于多組試驗數據(如多個試樣在相同條件下的試驗結果),計算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反映材料在該試驗條件下的平均腐蝕程度,而標準差則能夠衡量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評估試驗結果的重復性和可靠性。平均值,標準差(其中為第個試驗數據,為試驗數據個數)。
相關性分析: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如腐蝕介質成分、溫度、浸泡時間等)與腐蝕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確定主要影響因素。常用的相關性分析方法包括線性相關分析(如皮爾遜相關系數)和非線性相關分析(如多項式回歸分析)等。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建立腐蝕程度與影響因素之間的數學模型,從而預測材料在不同條件下的腐蝕行為,為材料優化和工藝改進提供理論支持。
**性檢驗:在比較不同材料或試驗條件下的腐蝕性能時,必須進行**性檢驗,以確定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常用的**性檢驗方法有 t 檢驗(適用于兩組數據的比較)和方差分析(適用于多組數據的比較)等。**性檢驗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因隨機誤差導致的錯誤結論,確保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一)海洋工程領域
在海洋工程結構(如海上石油平臺、跨海大橋、船舶等)的設計、建造和維護過程中,浸泡腐蝕試驗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為了確保海上石油平臺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能夠長期穩定運行,需要對其使用的各種金屬材料(如高強度鋼、不銹鋼、鋁合金等)進行嚴格的浸泡腐蝕試驗。通過模擬不同深度的海水環境(包括溫度、鹽度、溶解氧、流速等因素),評估材料的耐腐蝕性能,從而選擇*適合的材料,并制定合理的防腐措施(如涂層防護、陰極保護等)。以某海上石油平臺為例,在平臺建設前期,對多種候選鋼材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海水浸泡腐蝕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一種新型合金鋼材在抗海水腐蝕方面表現出色,其腐蝕速率明顯低于傳統鋼材。基于此試驗結果,該平臺大量采用了這種新型鋼材,有效延長了平臺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成本,確保了海洋石油開采作業的安全與高效。
(二)化工行業應用
化工生產涉及眾多腐蝕性介質,如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等,對設備材料的腐蝕性極強。浸泡腐蝕試驗成為篩選耐腐蝕材料、優化工藝參數以及評估設備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在化工管道系統中,不同材質的管道在輸送各種腐蝕性化學品時的表現差異巨大。通過浸泡腐蝕試驗,可以模擬管道內的實際工況(包括介質成分、溫度、壓力、流速等),對比不同材質管道(如碳鋼、不銹鋼、塑料等)的腐蝕速率和腐蝕形態。例如,某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輸送高濃度的鹽酸溶液,通過浸泡腐蝕試驗發現,一種特殊的氟塑料管道在該工況下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幾乎無明顯腐蝕跡象。于是,該企業將原有的金屬管道逐步更換為氟塑料管道,不僅解決了頻繁更換管道的問題,還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因管道泄漏導致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
(三)汽車制造行業的應用與創新
汽車零部件在使用過程中會接觸到各種腐蝕性物質,如道路上的融雪劑、雨水、酸性或堿性氣體等。制動系統部件(如剎車盤、剎車管路)、底盤部件(如懸掛系統、車架)、發動機部件(如冷卻系統、進氣系統)等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耐腐蝕性能。浸泡腐蝕試驗模擬汽車零部件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的腐蝕條件,評估不同材料(如鑄鐵、鋁合金、鍍鋅鋼板等)和表面處理工藝(如電鍍、涂裝、磷化等)的耐腐蝕效果。例如,通過試驗優化剎車盤的材料配方和表面涂層工藝,提高其在潮濕和鹽分環境下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確保汽車制動系統的安全可靠。
汽車電子元件的可靠性也與腐蝕密切相關。電路板、連接器、傳感器等電子部件在汽車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潮濕、灰塵、化學物質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腐蝕失效。浸泡腐蝕試驗幫助汽車電子制造商選擇合適的電子材料(如耐蝕性好的電路板基材、連接器鍍層材料等),并改進電子元件的封裝和防護技術,提高汽車電子系統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減少因電子元件腐蝕導致的故障和維修成本。
(四)電子電器行業的重要性與挑戰
隨著電子電器產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發展,其對材料的耐腐蝕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在電子電器行業,浸泡腐蝕試驗主要關注電子元件、電路板、連接器等部件在潮濕、化學污染等環境下的可靠性。例如,電子電路板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灰塵、濕氣、汗液等污染物,如果材料耐腐蝕性能不足,可能會導致電路短路、元件失效等問題。通過浸泡腐蝕試驗,可以評估電路板涂層、焊料、金屬引腳等材料的耐腐蝕性。同時,對于一些戶外使用的電子電器設備(如太陽能電池板、通信基站設備等),還需要考慮紫外線輻射、酸雨等因素對材料的綜合影響。例如,太陽能電池板的邊框材料需要經受長期的戶外暴露,浸泡腐蝕試驗結合戶外老化試驗,幫助篩選出了耐候性和耐腐蝕性俱佳的鋁合金邊框材料,確保了太陽能電池板在復雜環境下的長期穩定發電性能。
上海柏毅專注環境模擬試驗設備研發制造,我們的浸泡腐蝕試驗設備性能**。**模擬各類腐蝕環境,控溫**、循環穩定,能為您提供可靠數據。期待與您攜手,共推行業發展!